访寻化橘红手工艺品传承工艺
对于化橘红的文学记载始见明代万历年间的《高州府志》中“物产”部分(化州当时属于高州府),康熙十四年(1675年)编写的《广州通志》卷22“物产”中高州府“药之属”内。 除了地方志记载了化橘红外,清初的医药书籍,也逐渐有了化橘红的影子。
“橘红,广东化州者胜,实小,内瓣味酸。”——李中立《本草原始》
“柑皮产于广东化州者最佳。”——张璐《本经逢原》
乾隆三十年(1765年)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一书已经正式分出化橘红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吴其俊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及《植物名实习考长编》均单独目录收载化橘红。化橘红这味药在中药用药历史的长河五千年文化历史中,是一个“小新兵”,从最初医药书正式“分家”到现在,用药历史约为251年。
历经化州几代人的智慧,化橘红已从单一的药用衍生出含有保健功效的工艺品。化橘红的工艺品‘家族’也逐渐变得强大起来。从以前的橘红茶罐,橘红烟斗等等工艺品,到现在的橘红车挂饰,橘红吊坠,橘红调茶品等等。
可能满目琳琅的化橘红工艺品,会让大家觉得现在的化橘红有点“不务正业”的味道。化橘红工艺品的发展,无疑对推广化橘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但化橘红工艺品的‘灵魂’还是那个祛痰止咳的良药,只不过装载他灵魂的躯体已经给修饰了。
化橘红的工艺加工起源清代,约在清嘉庆十一年(1806年),赖,李两家的橘红园均开始对化橘红进行工艺加工。清末,化橘红工艺品参加法国巴黎工艺品展览获得银奖。
今天我们采编小组走进新华农场23队邹师傅家,老邹作为化橘红制品民间手工艺人,对橘红工艺品制作情有独钟。
讲起化橘红工艺品制作,老邹仿佛遇到了知音,滔滔不绝地与文静谈起了工艺品制作心得。
化橘红茶叶罐
化橘红茶罐(又名橘红罐)用途多做存放茶叶的罐子。橘红罐现市面上多用机器压制,极少部份用手工压刻。也仅有少数人有压刻橘红罐的技术。
(1)每年橘红上市时,采摘青熟或黄熟的果实,放置沸水中烫10分钟,捞起晒干,
(2)于果顶端处切去一块,挖去心室,填入稻谷壳灰,切口放入大小适合的竹制模具,以麻绳捆扎结实,扎出瓶口颈,阴至六成干,然后按照外表设计的各种图案,文字,以铜片或硬竹片,压数次,压至图案的花纹和文字清晰,
(3)然后阴干或烘干。另外,取一小橘红果,仍按上述方法加工压扎,使之成为一个瓶盖,即可以成为一个外型精巧美观的橘红罐。可用于装茶叶或其他贵重的饰品。
化橘红挂饰
老邹把化橘红加工成不同的形状来吸引大家的‘眼球’。有的加工成人参状(寓意长寿),小灯笼状(寓意吉祥),葫芦状(寓意多福),多数用于悬挂于车头做装饰,淡淡中散发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橘红清香。
化橘红的工艺品可能今后延伸出更多的品种,化橘红工艺品的出现及变化,引来了社会对化橘红的更大关注。当然作为一味止咳化痰的良药,重要的职责就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,衍生到工艺制品更是将其保健功效发挥到淋漓尽致!
参考:乐活化州(貌似是);橘红工艺品;化橘红工艺品的一些梳理;化橘红工艺品大师曾飞勇;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转载复制摘编,违者必究。本站关于功效的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科普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。内容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