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橘红工艺品的一些梳理
化州橘红工艺品是怎样发展的呢,橘红之家带你了解下:
一、历史概况
1、化橘红文学记载始见明代万历年间的《高州府志》中“物产”部分(化州当时属于高州府)
2、康熙十四年(1675年)编写的《广州通志》卷22“物产”中高州府“药之属”内。
3、 除了地方志记载了化橘红外,清初的医药书籍,也逐渐有了化橘红的影子。
4、“橘红,广东化州者胜,实小,内瓣味酸。”——李中立《本草原始》
5、 “柑皮产于广东化州者最佳。”——张璐《本经逢原》
6、 乾隆三十年(1765年)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一书已经正式分出化橘红。
7、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吴其俊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及《植物名实习考长编》均单独目录收载化橘红。
化橘红这味药在中药用药历史的长河五千年文化历史中,是一个“小新兵”,从最初医药书正式“分家”到现在,用药历史约为251年。化橘红为理气宽中,化痰止咳的良药。以下引用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第32卷果实部中化橘红的描述。
民国时期广东普太和药店对化橘红的介绍
历经化州几代人的智慧,化橘红的工艺品‘家族’也逐渐变得强大起来。从以前的橘红茶罐,橘红烟斗等等工艺品,到现在的橘红手珠,橘红人参,橘红调茶品等等。
可能满目琳琅的化橘红工艺品,会让大家觉得现在的化橘红有点“不务正业”的味道。
化橘红工艺品的发展,无疑对推广化橘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但化橘红工艺品的‘灵魂’还是那个祛痰止咳的良药,只不过装载他灵魂的躯体已经给修饰了。
化橘红的工艺加工起源清代,约在清嘉庆十一年(1806年),赖,李两家的橘红园均开始对化橘红进行工艺加工。
李家园工艺老人黎锦嫦记述:清末,化橘红工艺品参加法国巴黎工艺品展览获得银奖。
二、建国后现况概览
(一)时下新鲜化橘红
(二)化橘红工艺品加工历史小考
1、现化州市内多以圆果,压果(又称长果)为药材商品主流。而“七爪”“五爪”因为加工繁琐而逐渐退出主流市场。
2、圆果,压果的加工工艺大概在文革后期开始流行(约在1980年前后)。
(三)化橘红药、食、藏概览
1、化橘红茶罐
化橘红茶罐(又名橘红罐),用途多做存放茶叶的罐子。
橘红罐现市面上多用机器压制,极少部份用手工压刻。
化州市内也仅有少数人有压刻橘红罐的技术。
(1)每年8——10月,采摘青熟或黄熟的果实,放置沸水中烫10分钟,捞起晒干,
(2)于果顶端处切去一块,挖去心室,填入稻谷壳灰,切口放入大小适合的圆木条,以麻绳捆扎结实,扎出瓶口颈,阴至六成干,然后按照外表设计的各种图案,文字,以铜片或硬竹片,压数次,压至图案的花纹和文字清晰,
(3)然后阴干或烘干。另外,取一小橘红果,仍按上述方法加工压扎,使之成为一个瓶盖,即可以成为一个外型精巧美观的橘红罐。可用于装茶叶或其他贵重的饰品。
2、化橘红烟斗
(1)选取由大至小均匀有序的橘红幼果数颗,晒至六成干或全部干燥,稍加回潮湿润后,轻轻拍扁,中心钻孔贯穿,
(2)以通心的小竹管或铜管将其有大到小串成约10厘米长的烟管(并在每个橘红胎之间用万能胶水粘结)于小端嵌入玉石烟嘴一块。
(3)另选一个大的橘红胎。碾成圆柱形,两端拍打成扁面,在一端平面中心挖孔,嵌入铜烟帽,将烟管部分插入后,就可形成一个精美烟斗。
3、化橘红挂饰
化州当地居民把化橘红加工成不同的 形状来吸引大家的‘眼球’。有的加工成人参状(寓意长寿),小灯笼状(寓意吉祥),葫芦状(寓意多福)。
多数用于悬挂于车头做装饰
3.1化橘红“人参”
3.2左图化橘红灯笼,右图化橘红葫芦
4、化橘红调用茶
化橘红调用茶是化州人们最新的创造商品。
利用化橘红止咳化痰的作用配合普洱,或绿茶等茶叶配制而成的商品。
最特别的是装放调用茶的容器是化橘红果实。使用完里面的茶叶后,可以继续装放茶叶。
加工方法为加入茶叶进挖空果肉化橘红内,一起放入烘箱中干燥。
化橘红小南瓜茶包
5、化橘红手串
用于手部佩戴装饰。
使用大小均匀的橘红幼果(直径一般在1.6cm左右)钻孔相连而成。
6、?
7、化橘红工艺品发展
化橘红的工艺品可能今后延伸出更多的品种。
说化橘红工艺品是“不务正业”“给玩坏”“推陈出新”“锦上添花”也好。
本人观点觉得化橘红工艺品的出现及变化,很多一面都是良性的。化橘红工艺品的存在明显加大了化橘红这位中药的关注。
当然作为一味止咳化痰的良药,重要的职责就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。
8、青毛七爪
化橘红最传统的加工商品规格,因为加工繁琐 ,化州本地也少有人加工了。
【加工方法】
将切开剥出心皮,再消除内果肉(俗称囊)对折,以木板压结实,摆入竹筒内烘干或阴干,十片为一扎,红头绳绑结实
参考:国药传承,图片尚未更新;产品参考:工艺品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转载复制摘编,违者必究。本站关于功效的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科普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。内容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