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橘红历史发展考究,化州橘红现代发展史
化州市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种植橘红,到清代中叶,全市种植橘红有300多亩(约1万多棵),清末民初,因战火频繁,橘红受损大,至1949年,全市仅存30多亩(约2000余棵)。
新中国成立后,地方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橘红事业,拨出了专款复苏旧橘园、开辟新产区。
1962年成立了化州市橘红生产办公室,并委托化州药材公司主管橘红生产、加工、收购和销售等工作,于是橘红种植面积逐年扩大。
70年代初,全市橘红种植面积发展至3000多亩,1985年增至8500亩(约17万棵)。
1987年,化州市政府决定将赖家园橘红制品厂扩建为化州中药厂,juhome.net 于是职工由原来的20多人增至100多人。1988年该厂批量生产了橘红系列药品。2003年,又把化州中药厂搬迁到市郊的新路口,引进了私营资金,添置一批新设备,生产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真正发挥了橘红在医药上的最大作用。橘红之家。
2000年以来,全市除了有宝山公园老产区外,还有三大橘红生产基地——杨梅镇生产基地、平定镇生产基地和丽岗镇生产基地。
2006年,国家质检总局已将化橘红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。
2007年,化州市化橘红成功申报为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”。
2009年6月,化州市委和人民政府在化州市区隆重举行首届“化橘红文化节”。2009年,化州获授“中国化橘红之乡”称号。
2012年,化橘红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同年化橘红被列入《美国药典》。
来源:化州市第二中学;茂名日报;
相关: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转载复制摘编,违者必究。本站关于功效的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科普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。内容仅供参考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