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橘红近代发展史
近代化橘红发展史,未经考究:
清代中叶,全县种植橘红300多亩(约1万多棵)。清末民初,因战火频仍,加之当局只顾索取,不问生产,橘红受损更大,至1949年,全县仅存30多亩(约2000余棵)。
还有说:
清代中叶,化州全县种植化州柚尚有20多万平方米。至清末民初战火频繁,当局不重视中药的发展,导致化州柚果树损失严重。化州柚产量减少,市场上逐渐产生以其他品种柚皮混充的现象,市售药材中也逐渐开始以其他柚皮作为代用品。解放以后,化州柚产量一度萎缩,导致化州柚来源的化橘红难以为继。中国药典把柚列入化州红来源之一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于50年代拨出专款,以复苏旧橘园,开辟新产区。1962年成立县橘红生产办公室,并委托药材公司主管橘经生产、加工和收购销售,橘红面积逐年扩大,70年代初,全县橘红发展至3000多亩,1985年增至8500亩(约17万棵)。
县人民政府又组织了中药学行家对化州橘红进行系列的研究。为挖掘地方生产优势,1987年李家橘红园扩建为中药厂,职工由原20多人增至100多人,生产橘红系统药品,进一步发挥橘红在医药上的作用。1988年该厂批量生产化橘红系列药品。
似乎化橘红近代发展史是这样的。
或者化州志当中有摘录。
相关文章:
未经书面许可,严禁转载复制摘编,违者必究。本站关于功效的内容来自于互联网,科普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。内容仅供参考。